3、峨眉山和乐山大佛

同行旅游网 2023-04-12 13:34 编辑:zxc 101阅读

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,首先佛教文化是非常浓厚的,峨眉山保存有多而完整的古代寺庙,如报国寺、万年寺等“金顶八大寺庙”最为著名!在整个中国应该算得上市比较少的。峨眉山还有独具传承特色的峨眉功夫,也是定期在峨眉进行全国的武士交流活动。

1996年,峨眉山-乐山大佛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。

一、峨眉山

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,以“雄、秀、奇、险、幽”的自然风光、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人类的瑰宝。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,这里长久以来积累了大量佛教文物、寺庙建筑、书画碑刻等历史遗存。

位于峨眉山东麓的乐山大佛是一座依山凿成的弥勒坐佛造像,面向岷江、大渡河、青衣江三江汇流处,通高70余米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,有“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”之美誉。

其地势陡峭,风景秀丽,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,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,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。《峨眉郡志》云:云鬘凝翠,鬓黛遥妆,真如凤首蛾眉,细而长,美而艳也,故名峨眉山。峨眉山体南北方向延伸,绵延23公里,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,庄严殊胜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。古雅神奇,巍峨媚丽,山脉绵亘曲折、千岩万壑、瀑布溪流、奇秀清雅,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。

峨眉山景区包括大峨、二峨、三峨、四峨四座大山。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,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。大峨、二峨两山相对,远远望去,双峰缥缈,犹如画眉,陡峭险峻,横空出世,唐朝李白诗云:峨眉高出西极天、蜀国多仙山,峨眉邈难匹之赞叹。峨眉山层峦叠嶂、山势雄伟,景色秀丽,常年云雾缭绕,雨丝霏霏。弥漫山间的云雾,变化万千,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,素有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之妙喻。

峨眉山的自然遗产:成分复杂,生物种类丰富,特有物种繁多,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,森林覆盖率达87%。峨眉山有高等植物242科,3200多种,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,其中仅产于峨眉山或在峨眉山发现,并以峨眉定名的植物就达100余种。此外,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,已知动物2300多种。

佛教的传播、寺庙的兴建和繁荣,为峨眉山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。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,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,所有的建筑、造像、法器以及礼仪、音乐、绘画等无不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。峨眉山上寺庙林立,其中以报国寺、万年寺等“金顶八大寺庙”最为著名。

二、乐山大佛

乐山大佛,又名凌云大佛,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,濒大渡河、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。大佛为弥勒佛坐像,通高71米,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。

乐山大佛头与山齐,足踏大江,双手抚膝,大佛体态匀称,神势肃穆,依山凿成临江危坐。大佛通高71米,头高14.7米,头宽10米,发髻1021个,耳长7米,鼻长5.6米,眉长5.6米,嘴巴和眼长3.3米,颈高3米,肩宽24米,手指长8.3米,从膝盖到脚背28米,脚背宽8.5米,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。

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,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,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。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,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。大佛左侧,沿“洞天”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,全长近500米。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——九曲栈道。

佛像雕刻成之后,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(一说九层或十三层),时称“大佛阁”、“大像阁”;佛阁屡建屡毁,宋时重建“凌云阁”、“天宁阁”;元代建“宝鸿阁”;明代崇祯年间建“佛棚”、清代建“佛亭”,最终废毁殆尽。

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,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,有“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”的称誉。大佛为弥勒倚坐像,坐东向西,面相端庄,通高71米。雕刻细致,线条流畅,身躯比例匀称,气势恢宏,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。佛座南北的两壁上,还有唐代石刻造像9O余龛,其中亦不乏佳作。

三、峨眉山在中国名山中的地位

以自然风光优美、佛教文化浓郁而驰名中外的峨眉山,以其“雄、秀、神、奇”的特色,雄踞于中国名山之列并为其中姣姣者。

(1)雄:高大的形体,雄伟的气势,引起崇高的美感。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缘平地拔起,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,相对高差2600米,与五岳中最高的华山相比,仍高出1000多米,所以历代称之“高凌五岳”。峨眉主峰三峰并立,直指蓝天,气势磅礴。登临金顶,极目眺望,或群山叠叠,或云海茫茫,变幻无穷,令人心旷神怡。

(2)秀: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区,植物垂直带谱明显,植物种类繁多,类型丰富,植被覆盖率高达87%以上。山中峰峦叠障,林木繁茂,郁郁葱葱,山体轮廓优美,线条流畅,景色多姿多彩。在天下各大名山中,其繁茂的植被景观,堪称第一。

(3)神奇:峨眉山这个“普贤道场”的佛门圣地,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使它笼罩在一片神秘的宗教气氛之中。而神话传说,以及戏剧、诗歌、音乐、绘画、武术等的渲染与传播,使这座佛国仙山的神奇色彩更加虚幻莫测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峨眉山的佛教文化、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地巧妙的融合在一起,这在中国名山中实为首屈一指。峨眉山奇特的气象景观如金项的云海、日出、佛光、圣灯、朝晖、晚霞,以及雷洞烟云、洪椿晓雨、大坪霁雪、雨湘雾湘等,千变万化,绚丽多彩,堪为中国名山之首。

峨眉山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机地融为一体,相得益彰,给人们美的享受与熏陶,使之成为人们崇拜与讴歌的对象而名扬天下。

四、乐山大佛的历史地位

弥勒大佛堪称“乐山之魂”, 而在大佛建造功成之前的乐山,历史亦源远流长。早在3000多年前,这里曾属于上古蜀王,唐朝以前有南安、平羌之名,隋唐后更名为嘉州、嘉定,直到清代雍正时期,才有乐山之名,并沿用至今。

在汉传佛教里,一般寺庙进门看见的第一尊菩萨就是笑眯眯的大肚弥勒佛。弥勒信仰在中国经历了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过程。最初的弥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搬印度佛教经典,其信奉者主要是信仰坚定、文化层次较高的高僧大德。由于弥勒是未来佛,现在尚为菩萨身,因此表现在造像上,多为头戴宝冠、身披璎珞的“金身 弥勒菩萨像”,造型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。

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、大渡河、青衣江汇流之处,一千多年来,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,经历多少朝代更迭,依旧肃穆慈祥,心旌不摇。